不同的是,上一次是忧虑中国政府刺激政策过度,而现在担心当局对于经济减速过度容忍。
【数据9: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回落】扣除价格因素,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6.5%和9.2%,增速皆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居民增收难度加大。【数据8:财政收入增长7.5%】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8591亿元,增长7.5%,再次印证财政收入正由以往高增长转入低速轨道,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
M2反映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物价平稳可控,这是上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全年完成预期目标并不易。作为三驾马车的主力,当前传统投资驱动模式难以继续发力。【数据:M2增长14%】6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4%,较上月末下降1.8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13%目标。
【数据10:冬小麦实现十连增】夏季粮油再获丰收,冬小麦实现十连增,秋粮长势较好。透过上半年的十大经济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这种变化还表现为对经济增速的日益淡化。
央行没有大规模放水,与近期中央屡屡提及盘活金融资源存量意图相吻合。有专家预计,二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极有可能在一季度7.7%的基础上继续走低。推进改革势在必行经济转型的道路并非一马平川,也绝不会一蹴而就。唯有依靠市场化改革,才能实现转型,结束阵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指出。一系列有利于经济转型的举措不断出台。
在一些市场人士眼里,钱荒的一大推手是央行没有像惯常那样及时投放流动性。唯有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方能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不过在经济学家眼中,速度的适度回落,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是我国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时期主动调控的结果。经济转型引发的种种阵痛,是中国经济爬坡登顶无法避免的成本和代价。
在转型升级之路上艰难前行所遭遇到的阵痛与摩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突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融资结构性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实体经济结构失衡产能过剩地方债务累积影子银行风险房地产泡沫已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直面的阵痛。这样的阵痛还将在一定时期内持续。正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当前我国经济总体平稳,但面临的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种种迹象表明,今天的中国经济,正在转型道路上加快前行。要加快改革,调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而在经济学家看来,钱荒其实是个伪命题,在储蓄率不断攀高、货币投放量超过百万亿元的中国,银行体系并不缺钱,所谓钱荒其实只是资金没有进入应该进入的地方。产能过剩、地方债务累积、房地产泡沫等阵痛,其实都是经济结构失衡的外部表现。
有业内人士认为,钱荒爆发的一大原因,是由于央行迟迟未出手相助,这体现出决策层意在警示金融机构杜绝资金空转,更好将金融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国家上半年采取的宏观调控举措始终坚持有保有压,严格控制地方盲目投资扩大产能的冲动,下决心调整产业结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在经济学家吴敬琏眼里,唯有推进市场化改革,方能为经济转型升级铺平道路。历史表明,大国的经济转型往往需经历较长时间,我国要完成转型更非朝夕之功,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必须鼓足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决不能因为转型带来的一点阵痛就放弃。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钱荒事件凸显出宏观调控思路的新变化。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摩擦和矛盾,而且在某些时点上这种摩擦和矛盾还会比较激烈。在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张斌看来,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外部需求减少,产能过剩压力凸显,企业在投资回报率不断走低的情况下,大量涌入房地产行业,受特有的融资方式影响,影子银行、地方债务风险也随之放大。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这与本届政府就职以来一直倡导的经济政策总体思路是完全一致的,这同时表明中央经济政策从未改变。
而保持政策和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无疑是中国经济实现升级的重要保证。3月29日,李克强在上海召开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一方面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搞好宏观调控,统筹考虑稳增长、控通胀、防风险,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用勇气和智慧推动转型发展。
同时,要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和预见性,做到稳中有为。但经济环境更加错综复杂,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新一届政府履新118天,调控潜行,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三个关键词透露出了李克强的宏观经济调控策。面对当前经济形势,李克强总理强调要把握好、运用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政策和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使市场主体有稳定的预期。
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场硬仗,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有效地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又需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新一届政府上任伊始,就清晰的意识到破解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深层次矛盾关键在于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既要有效地破解当前结构调整中的难题,还要逐渐化解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这样才能为中国经济长远发展垫底子。6月8日,李克强在河北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关键要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中有所作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此后,李克强总理的三次基层调研,反复提及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传递中央政策从未改变的信号。此次李克强总理在广西更是剖解了三者的重要关系,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
要着力调结构、促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上保持平稳,主要指标仍处于年度预期的合理区间,经济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7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广西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再次提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而通过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则可为稳增长和调结构注入新的动力
这与本届政府就职以来一直倡导的经济政策总体思路是完全一致的,这同时表明中央经济政策从未改变。6月8日,李克强在河北主持召开环渤海省份经济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做好当前经济工作,关键要在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中有所作为,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面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场硬仗,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们既要有效地应对好短期问题、保持经济合理增长速度,又需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此次李克强总理在广西更是剖解了三者的重要关系,稳增长可以为调结构创造有效空间和条件,调结构能够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两者相辅相成。
此后,李克强总理的三次基层调研,反复提及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传递中央政策从未改变的信号。而保持政策和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无疑是中国经济实现升级的重要保证。